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05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939—2020 文冠果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Tissue Culture of Xanthoceras sorbifolia 2020-07-30 发布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08-30 实施 发 布 DB15/T 1939—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文军、王美珍、黄卫丽、宁静。 I DB15/T 1939—2020 文冠果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文冠果组织培养的术语和定义、环境及器具灭菌、培养基配制、外植体及其灭菌、初 代培养、增殖继代培养、壮苗培养、生根培养、组培瓶苗炼苗移栽和大田培育等基本内容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文冠果组织培养育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1882 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DB15/T 1588 元宝枫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LY/T 1882和DB15/ 158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嫩茎 Tender stem 由腋芽经过初代诱导萌发长出的幼嫩枝条。 3.2 壮苗 Strong seedling 组培过程中,嫩茎经再培养后形成的生长健壮、叶片舒展、叶色正常的微弱木质化枝条。 4 环境及器具消毒灭菌 4.1 准备室消毒 每天用84消毒液等喷洒地面和实验台面,保持室内清洁。 4.2 接种室消毒灭菌 接种前用紫外灯照射30 min~40 min,消毒期间及关闭紫外灯20 min内,人员不得进入。 4.3 培养室消毒 一个月左右进行1次,在使用前一天用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熏蒸,或用70 %-75 %酒精擦拭培养架。 1 DB15/T 1939—2020 4.4 超净工作台灭菌 接种前应用紫外灯照射30 min-40 min,开启无菌风40min后,操作前用70 %-75 %酒精喷洒台面; 定期清洗超净工作台的过滤膜。 4.5 器具灭菌 4.5.1 接种工具灭菌 接种前,将接种工具用滤纸包好,置于高温高压灭菌锅灭菌;使用前用酒精灯外焰灼烧20 s以上, 或用接种工具灭菌器直接灭菌。 4.5.2 污染瓶(皿)灭菌、清洗 将污染瓶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去除污染物,再用洗洁精稀释液浸泡后清洗干净,晾干。 4.6 操作人员入室要求 进入接种室前,经风淋门进入缓冲室,穿戴经过消毒的工作服、帽子、口罩等。在操作前,用70 %-75% 酒精擦拭手部、臂部。 5 培养基配制 5.1 基本培养基的选择 选择WPM和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 5.2 母液的配制和保存 5.2.1 母液的配制 MS培养基由几种化合物的混合母液配制。微量元素母液配制1000倍,铁盐和有机元素母液配制100 倍,大量元素母液配制40倍,其中氯化钙和磷酸二氢钾单独配制成100倍母液,植物生长调节物质配制 浓度0.2 mg/mL。MS培养基混合母液配制表参见附录A,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配制参见附录B。 5.2.2 母液的保存 母液配制后,贴标签,置于4 ℃环境下保存,并在3个月内使用,母液应无结晶无异色。标签需标 明母液名称、倍数、配制时间和配制人等信息。 5.3 基本培养基的配制 5.3.1 准备 配制前准备好蒸馏水、蔗糖、琼脂和各类母液,同时准备好移液枪、容量瓶、量筒、量杯、天平、 药匙、磁力搅拌器和pH计等器具。 5.3.2 琼脂融化 以配制1L培养基为例(下同) 。加蒸馏水 700 mL左右,再加入5.8 g琼脂,加热搅拌使琼脂融化。 2 DB15/T 1939—2020 5.3.3 糖溶解 琼脂融化后,加入30 g蔗糖,搅拌使糖溶解。 5.3.4 加母液和激素 糖溶解后,加入母液,再根据不同培养基要求加入耐高温激素,充分搅拌。不耐高温的激素,如GA3、 IBA、IAA、ABA等应在培养基高温高压灭菌后加入,加入前需过滤灭菌。 5.3.5 定容 搅拌均匀后,加蒸馏水定容至 1 L。 5.3.6 pH 值测定和调节 充分搅拌后,用pH计测定pH值,用1 mol/L的HCl或1 mol/L 的 NaOH调节至pH 5.8~6.0。 5.3.7 分装 使用培养瓶定量分装,瓶中培养基厚度保持在1.5 cm~2.0 cm。分装培养基时勿将培养基沾在培养 瓶瓶口。分装后标注培养基种类代码。 5.3.8 封口 盖紧瓶盖,或用封口膜封口。 5.3.9 灭菌 应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通常在压力1.1 kg/cm2、温度121 ℃条件下保持20 min~30 min 即可。 5.3.10 冷却 灭菌后的培养基置于无菌接种室冷却,待完全凝固后使用。 5.3.11 贮存 灭菌后的培养基应标注配制日期。在无菌室温条件下贮存备用,贮存时间不应超过一个月。\ 6 外植体及其灭菌 6.1 外植体采集 6-8月份,晴天10点至16点之间,选取生长健壮、腋芽饱满、无病虫害的半木质化枝条。 6.2 外植体的灭菌 将采集的枝条剪掉叶片,置于容器内用洗洁精饱和液浸泡10 min,用软刷刷洗后,剪成长度8~10 cm 的枝段,放入容器内,用1层纱布等网状物包裹容器口,用流水冲洗 60 min~90 min后,置于超净工作 台上灭菌:用70 %酒精浸泡30 s,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0.1 %氯化汞溶液浸泡5 min,用无菌水冲洗5~ 8次,用灭菌滤纸吸附残留水分后接种。 3 DB15/T 1939—2020 6.3 外植体切段 在超净工作台内,用灭菌后的剪刀和镊子将枝段均匀切分成长度2 cm左右的外植体小段,每小段上 部至少保留1个腋芽。 7 初代培养 7.1 初代培养基 初代培养为WPM + 6-BA 1.0 mg/L +NAA 0.1mg/L+TDZ 0.05 mg/L+水解乳蛋白0.25 g/L+肌醇0.2 g/L。 7.2 外植体的接种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外植体小段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上,每瓶培养瓶接种1个外植体小段。小段下半 部斜插入培养基内,封紧瓶口,标明接种日期。 7.3 培养方法 将接种后的培养瓶送到培养室,整齐摆放在组培架上,诱导腋芽萌发,培养15 d-20 d。培养室温 度控制在25 ℃±2 ℃,相对湿度保持在40 %~60 %,光照强度控制在1500 lx~3000 lx,光照时间 13 h/d。 8 增殖继代培养 8.1 继代培养基 增值继代培养基为MS+6-BA 0.3 mg/L+IBA 0.8 mg/L+GA3 1.0 mg/L+AC 0.1 mg/L+Ca(NO3)2 1.0 g/L+ 琼脂6.0 g/L+蔗糖30.0 g/L。 8.2 培养方法 经初代培养,腋芽萌发的嫩茎生长到 3 cm~5 cm 时进行继代培养。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初代培养的嫩茎切成2 cm左右且上部至少带有1个芽的茎段;每瓶培养基接种1 个茎段,将茎段下半段插入培养基内,封紧瓶口,标注转接日期。 将转接后的培养瓶送到培养室,整齐摆放在组培架上,20 d~30 d继代1次。培养条件同7.3。 9 壮苗培养 9.1 壮苗培养基 壮苗培养基为MS+6-BA 0.1 mg/L +IBA 0.3 mg/L+AC 0.1 mg/L。 9.2 培养方法 将继代增殖中生长瘦弱、长度不足2 cm的嫩茎整体转接到壮苗培养基中进行壮苗培养。培养20 d~ 30 d。培养条件同7.3。 4 DB15/T 1939—2020 10 生根培养 10.1 生根培养基 生根培养基为1/2MS + IBA 0.5 mg/L。 10.2 培养方法 当继代增殖培养或经过壮苗培养的嫩茎生长到2.0 cm~5.0 cm时,剪取壮苗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上进 行生根培养,每个培养瓶接种1个壮苗。壮苗在培养基中的插入深度为5 mm~8mm,保持壮苗直立。培养 20 d~45 d可生根。培养条件同7.3。 11 组培瓶苗温室炼苗移栽 11.1 炼苗 当组培瓶苗达到2~3条长度1 cm以上白色嫩根、3~5片正常绿叶、苗高5 cm~6 cm时,将其置于温 度25 ℃±2 ℃、湿度80 %~90 %、光照强度1500 lx~2000 lx条件下的温室苗床上,锻炼3 d后,去掉 封口膜,再置于温室内小拱棚中,继续锻炼4 d。 11.2 移植 11.2.1 基质处理 采用体积比为松针土:珍珠岩:田园土为1:1:1混合物为基质。基质混合过程中均匀喷入多菌灵800 倍液。 11.2.2 移栽 用镊子取出组培瓶苗,在流动水下洗去残留培养基,避免损伤苗根;在口径9 cm、深12 cm的营养 钵内填装适量基质,将清洗后的组培瓶苗移栽到营养钵中,过程中避免伤根。移栽后置于小拱棚内。 11.2.3 移栽后管理 采用细喷雾喷水、遮阴网调节小拱棚内温湿度,保持湿度80 %~90 %、昼温21 ℃~29 ℃、夜温 18 ℃~21 ℃、基质湿润,1周后,逐渐降低湿度。 11.2.4 有害生物防治 移栽前对温室用百菌清烟雾剂熏蒸1次。移栽后每隔 7 d喷施1次多菌灵。 12 大田育苗 12.1 容器苗炼苗 生长季节,将容器苗从温室移至大田炼苗。将容器苗整齐紧密摆放在苗圃背风处,先用80 %透光率 的遮阴网遮盖炼苗1周,然后在自然条件下炼苗1周。 12.2 大田培育 5 DB15/T 1939—2020 12.2.1 整地 育苗地于前一年秋季深翻,并施入适量腐熟有机肥。 12.2.2 栽植 按株距30 cm~40cm、行距50 cm挖穴,移栽时去掉营养钵带土移栽,移栽后要及时灌溉,一周后浇 第二水灌溉。适时做好除草、松土、追肥、灌水等田间管理工作。 6 DB15/T 1939—2020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MS 培养基混合母液配制 表A.1 MS 培养基混合母液配制表 母液名称 编号 mg/L 扩大倍数 母液定容体积 mg mL NH4NO3 1650 40 66000 KNO3 1900 40 76000 MgSO4·7H2O 370 40 14800 B CaCl2·2H2O 440 100 C KH2PO4 170 FeSO4·7H2O A 大量元素 铁盐 化试名称 扩大后称 D E 微量元素 F H 吸取量 mL/L 1000 25

pdf文档 DB15-T 1939—2020 文冠果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T 1939—2020 文冠果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1 页 DB15-T 1939—2020 文冠果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2 页 DB15-T 1939—2020 文冠果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内蒙古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4 09:43:1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