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3.020 J 88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5178—2020 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设计安装要求 2020 - 03 - 25 发布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4 - 25 实施 发 布 DB13/T 5178—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秦皇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秦皇岛首创思泰意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炳煌、郗维全、刘彩虹、李红杰、黄继伟、戴德雷、侯宇、付春红、王海 志、杨帆、齐波、李文秀、赵大伟。 I DB13/T 5178—2020 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设计安装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的术语和定义、结构及组成、技术要求、安装施工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电厂、港口、冶金、矿山、煤炭、化工、铁路、其他交通、水利、建筑建材、市政 工程等无组织粉尘排放场所的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的设计安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25 安全网 GB/T 15856.4 六角法兰面自钻自攻螺钉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2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 50755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HJ 618 环境空气 PM10和PM2.5的测定 重量法 3 术语和定义 GB 572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 5725中的 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 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把一定几何形状的防风网,围建在防风抑尘区域,具有降低风速、抑制粉 尘扩散、减少物料损失、净化周边环境功能,为开放式场所提供无组织粉尘污染治理的装置。 3.2 柔性防风网 采用某种工业纤维,通过特定的编制方法,加工成一定几何形状、具有防风抑尘功能的柔性织物。 3.3 1 DB13/T 5178—2020 防风率 在规定条件下,安装防风网抑尘装置前后所测得风速的差值与安装前测得风速比值的百分数。 3.4 抑尘率 在规定条件下,安装防风网抑尘装置前后所测得粉尘浓度的差值与安装前测得粉尘浓度比值的百 分数。 3.5 断裂强力 网体试样被拉伸至断裂时所测得的最大拉伸力。 [GB 5725,定义3.16] 注:断裂强力单位为牛(N)或千牛(kN)。 3.6 断裂伸长 试样达到断裂强力时的伸长。 [GB 5725,定义3.17] 注:断裂伸长单位为毫米(mm)。 3.7 梯形法撕裂强力 梯形试样受拉伸时,试样撕裂时所测得的最大拉伸力。 [GB 5725,定义3.19] 注:梯形法撕裂强力单位为牛(N)。 4 组成及结构 4.1 组成 包括柔性防风网、钢结构、土建基础和安装附件等。 4.2 结构 通过土建基础固定钢结构支架,采用压条、螺钉、束紧带等安装附件,将柔性防风网固定在钢结 构支架上。 5 技术要求 5.1 总体性能参数 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性能参数,见表1。 2 DB13/T 5178—2020 表1 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性能参数 性能参数 性能要求 防风率/% ≥90 抑尘率/% ≥80 5.2 柔性防风网 5.2.1 材质 防风网可采用高强度聚酯纤维工业长丝编织而成。 5.2.2 外观 经纬线密度编织均匀,不应有断纱、破洞、变形及有碍使用的编织缺陷。 5.2.3 性能要求 5.2.3.1 防风网阻燃性能应满足续燃时间不大于 4s,阴燃时间不大于 4s。 5.2.3.2 防风网断裂强力×断裂伸长应不小于 50kN·mm,梯形法撕裂强力应不小于对应方向断裂强 力的 5%。 5.2.3.3 防风网老化试验后,断裂强力×断裂伸长应不小于 50kN·mm,梯形法撕裂强力不小于对应 方向断裂强力的 5%。 5.2.4 基本构造要求 5.2.4.1 柔性防风网基本构造要求见表 2。 表2 柔性防风网基本构造要求 描述 构造要求 防风网编织用工业长丝最小单位(股) 1100dtex/192f-60z 防风网纬线数量最小单位(根) 4股 防风网经线数量最小单位(条) 2股 防风网经向张拉带(组) 2~8条 沿经线方向每100mm纬线的根数(经向密度) 35根~38根 每组张拉带之间的距离(张拉带间距) 25mm±2mm 5.2.4.2 柔性防风网基本结构见图 1。 3 DB13/T 5178—2020 说明: 1——纬线; 2——经线:径向张拉带。 图1 柔性防风网基本结构 5.3 钢结构 5.3.1 钢结构设计总要求 5.3.1.1 钢结构应按能承受当地 50 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和雪压设计及施工,相关参数参见附录 A。 5.3.1.2 工程设计按风力风速设计参数,采用钢结构支护,主要给柔性防风网提供足够的强度,抵御 强风的破坏,钢结构设计应符合 GB 50017 的要求。 5.3.1.3 要求整体美观,采用钢管柱作为柔性防风网的主立柱,采用钢管作为柱间支撑。 5.3.1.4 当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用于露天料场围挡使用时,其设计高度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如 公式(1)、(2)、(3)中的其中之一: h  1.1 ~ 1.5h' „„„„„„„„„„„„„„„„(1) 式中: h——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设计高度,单位为米(m); h´——料场料堆高度,单位为米(m)。 h  (h'3) „„„„„„„„„„„„„„„„(2) 式中: h——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设计高度,单位为米(m); h´——料场料堆高度,单位为米(m)。 h s „„„„„„„„„„„„„„„„„(3) 15 式中: h——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设计高度,单位为米(m); s——主导风向防护距离,单位为米(m)。 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设计高度参考表,见表 3。 4 DB13/T 5178—2020 表3 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设计高度参考表 料堆高度 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设计高度 1~4 6 4~6 8 6~8 10 8~10 12 >10 供需双方协商解决 单位为米 5.4 土建基础 5.4.1 土建基础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基础垫层、基础底板和基础短柱,其中混凝土结构设计应符合 GB 50010 的要求。 5.4.2 土建基础以天然地基为基础持力层,独立基础,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 120kPa,根据 当地实际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柱基础,相关设计应符合 GB 50007 的要求。 5.4.3 土建基础埋深通常在冻土层以下,按照基础垫层底面标高为-2.0m 计算。特殊地区,可依据基 础抗倾覆力计算结果确定基础埋深。 5.4.4 土建基础(垫层、底板、短柱)大小用“长×宽×高”表示,其数值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防风 网高度、当地风压、当地地基承载力等),相关设计应符合 GB 50007 的要求。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土 建基础大小概算参见附录 B。 5.5 安装附件 5.5.1 压条 5.5.1.1 压条应选用耐腐蚀、抗老化、有防火性能的材料制成。 5.5.1.2 压条结构示意图,见图 2。 1 2 说明: 1——压条; 2——压条定位孔。 图2 压条结构示意图 5.5.1.3 压条边缘应光滑无毛刺。 5 DB13/T 5178—2020 5.5.2 螺钉 应采用六角法兰面自攻自钻螺钉,应满足GB/T 15856.4的要求。 5.5.3 束紧带 5.5.3.1 应采用高强度聚酯纤维材料。 5.5.3.2 两片相邻的柔性防风网用束紧带打死结连接固定,相邻两死结间隔不大于 200mm。 5.5.3.3 束紧带长度公差±2mm,宽度公差±0.5mm,厚度公差±0.1mm。 6 安装施工 6.1 施工作业区, 尤其是柔性防风网正下方和钢结构立柱之间区域, 不能存在任何影响安装的障碍物。 6.2 在钢结构土建基础和钢结构支架施工过程中,钢结构焊接应符合 GB 50661 的要求,钢结构工程 施工应符合 GB 50755 的要求。施工完成后,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应符合 GB 50202、GB 50204、 GB 50205 等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6.3 钢结构安装完成后,将柔性防风网从上至下平行固定在立柱上,拉平拉紧,柔性防风网与立柱接 触点用压条、螺钉固定,每个压条上螺钉间隔 50mm。柔性防风网平行对接处,用束紧带打死结固定。 6.4 压条上螺钉安装齐全,并避开经线,所有螺钉应锁紧。 7 检验方法 7.1 规格、外观、构造及公差检验 用钢板尺测量规格,外观采用目测,构造采用目测和钢板尺。 7.2 原材料检验 查验原材料质检单及检验报告。 7.3 防风率检验 7.3.1 测量点布局 防风率检验方案布局示意图,见图3。 风向 P´ b 场外区域 防风网 a 堆放区 P" 说明: P´——风源点位置; 6 DB13/T 5178—2020 P"——测量点位置; a ——测量点到防风网距离(不小于5m); b ——风源点到防风网距离为3m。 图3 防风率检验方案布局示意图 7.3.2 防风率检验 7.3.2.1 在场外区域距离防风网 3m 处(P´位置),用风速仪测量 P´点风源风速 F0,风源风速调节范 围应在 10m/s-25m/s 之间。 7.3.2.2 在堆放区到防风网的距离不小于 5m 处(P"位置),分别记录测量点 P"风速 3~5 次,取风 速平均值,记为 F1。 7.3.2.3 按照公式(4)计算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的防风率:   F0  F1  100% „„„„„„„„„„„„„„„„(4) F0 式中: η ——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防风率; F0——风源点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F1——测量点风速平均值,单位为米每秒(m/s)。 7.4 抑尘率检验 7.4.1 测量点布局 抑尘率检验方案布局示意图,见图4。 场外区域 P1 l1 风向 防风网 l2 P4 P3 尘源 堆放区 P2 l2 l1 风向 P0 7 DB13/T 5178—2020 说明: P0、P1——风源点位置; P2、P3、P4——粉尘浓度采样点位置; l1——风源点P0到防风网距离为3m; l2—

pdf文档 DB13-T 5178-2020 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设计安装要求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T 5178-2020 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设计安装要求 河北省 第 1 页 DB13-T 5178-2020 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设计安装要求 河北省 第 2 页 DB13-T 5178-2020 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设计安装要求 河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3:54:2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